在乱世之中,忠臣与奸臣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曹操身边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却也深陷于权谋之中。在这样的混乱时代,人们的选择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真正的忠臣与奸臣又该如何辨别?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或许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人生,但能够真正理解的人却稀少之极。
曹操作为汉朝末年的著名人物,因为《三国演义》而成为白脸奸臣,被认为一代奸雄。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臣吗?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
今天我们就说说曹操的历史真面目。

曹操出身并不高贵,据说他父亲本是夏侯氏,后过继给宦官曹腾,也就是说曹操的养祖父是个太监。
曹操家有钱,但是身份并不尊贵,并不被当时真正的名门望族重视。
曹操本人确实狡猾有心计,他年轻时就喜欢飞鹰走狗,放荡不羁,在那个重视外貌和品行的时代,世人皆认为曹操是属于难以成才的那一类人。
但是,世事难料,乱世的到来为曹操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曹操早年做洛阳北部尉(约等于现在首都某区公安局局长),他在任期间令行禁止,不畏权贵,当时有朝中重臣的亲戚犯法,而且有恃无恐目中无人,曹操不管是谁求情,绝不饶恕,最后将此人活活打死,这件事当时在官场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后来曹操被招募为汉朝中央“新式陆军”的将领“西园八校尉”之一。
曹操在地方上镇压叛乱,明察秋毫,使得地方移风易俗,百姓称赞。
曹操是个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才,他后来回忆说:这个时期他的理想就是成为汉朝名臣,死后自己墓碑上能有“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
换言之,当时的曹操是个一心报国的忠臣良将,绝非乱臣贼子。
但是形势比人强,时代的发展击碎了曹操一心报国的愿望。
汉朝太腐朽了,诸侯太堕落了,人心太险恶了。
曹操得罪权贵被罢官,他组织联军讨伐董卓结果不欢而散,他信任的张邈陈宫等人背叛他,险些坑死他。
曹操最终放弃了做汉臣的路,因为此路不通。
曹操最终选择了用铁腕强权,用残酷而严格的法令代替两汉含情脉脉温文尔雅的儒学。
曹操成功了,一生征战,灭诸侯无数,统一北方。
后期的曹操开始着手取代汉朝,他的后人最终将这个任务完成。
有人因此说曹操是汉室奸臣,是乱臣贼子,我觉得这是有失偏颇了。并非曹操与汉朝有仇,而是时代将他退到这一步。
正如同曹操自己所说:如果没有我,不知道这天下会有几人称帝有人称王!
没有曹操汉献帝早就被乱兵弄死了,汉朝或许早就完蛋了。事实上后来曹氏对于汉献帝还是很够意思的,善始善终,汉献帝是在自己封地享受着君主待遇死去的,曹氏不是汉献帝的恩人,但曹氏起码不算亏欠汉献帝。
回望那段历史,曹操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所谓“功首罪魁非两人,流芳遗臭本一身”,这种人绝对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善恶来衡量。
鲁迅先生就曾说:“曹操起码是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