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仲,而非姓孔或姓子

孔子,即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和传颂。虽然他的姓氏是孔,但他更常被称作孔子,这也反映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享有盛誉,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为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孔子姓仲,而非姓孔或姓子

你真的姓李吗

“您贵姓?”或“您尊姓大名?”,“免贵姓X”,是我们相互之间初次见面最经常的对话。可是你说的姓真的是你的姓吗?

先来说“姓”

母系氏族社会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

据记载,华夏先民最早使用“姓”的时间可以推到原始社会后期,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原始社会后期是母系社会,这个时期氏族家庭是以女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为了区分各个氏族家庭的成员,每个氏族家庭都会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图形。随着图形转化为象形文字,为了区分不同部落、群体的人而创造的图形便逐步演变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姓”。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一个种族部落是同一个姓。因此,姓来自于母系。

姓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所以,《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姓的:“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声亦生。《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姓,让一个人出生的那个母系。古代的神圣的母亲,由于上天的感动而生下了子女,所以叫做“天子”。由女、生会意,生表声。《春秋左氏传》说:“天子根据出生的由来而赐给诸侯的姓氏。”

再来说“氏”。

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氏”是“姓”的分支。姓,表示有同样的血缘关系,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族群血缘关系的符号标志,"氏",就是在这个血缘关系之下,进一步的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母系氏族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直至进入阶级社会阶段,剩余财产开始出现,掌握一定数量剩余财产的人逐渐变成了“贵族”。贵族聚族而居,子孙繁衍形成若干支系,这些支系在保留原“姓”之外,又为自己的支系起了个新的称号或族号,这就出现了“氏”。比如我们传说中的炎帝就是姜姓神农氏,而黄帝则是姬姓轩辕氏,

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塑像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姓与氏的作用是不同的。南宋郑樵所著纪传体中国通史《通志·氏族略序》记载:“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 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因此,在三代以前,人人都可有名,但只有贵族才有氏,因为氏是用来分别贵贱的,即所谓的“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在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是用来分别婚姻关系的,即“姓所以别婚姻”。“姓”和“氏”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来了:战国名将廉颇,嬴姓,廉氏,所以人们把他叫廉颇,如果他女儿名叫如玉,全名应该叫什么?

负荆请罪的廉颇的女儿全名叫什么?

氏的大量产生是在周朝。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氏”大量出现,据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国为氏的共有233个,以邑为氏的共有161个。以后,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氏”就越来越多了。除了源于封国、封邑,还有的来源于职业或官职,如“司徒”、“司空”、“司马”、“陶”;有的来源于次第,如“祖”、“孟”、“季”。

就是他废除了分封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你说为什么汉代会姓氏合一?我猜根子出在汉高祖刘邦身上。其实,刘邦本是祁姓刘氏,但因为到刘邦父辈这一代,已只是自事农产的编户平民了,所以也就以氏为姓,而不再有氏了。等刘邦当上了皇帝,谁还敢在皇帝前面称氏显摆贵族优越感?于是一个个都要么恢复本姓,要么以氏为姓。因此,到了汉代就没有姓、氏之分了。

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姓,其实在汉代以前绝大部分都不是姓,而是氏。那么春秋时期的孔子真的姓孔吗?

孔子其实姓子

最后,给大家提个问题:离骚的作者大诗人屈原,又姓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