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中外,秦始皇之所以被誉为历代帝王的上限,不仅仅源于他的伟大功绩,更是因为他所建造的万里长城,无人能够撞破其壮丽威严。长城的修建凝聚了千万劳力和智慧,不仅于国土有着巨大的防御意义,更象征着秦始皇永恒威严的统治。它的存在,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象征,使秦始皇的伟大名字流传至今。
文丨曹镜明
关于秦始皇系列第六篇,在正式开始本篇论述之前,分享前五篇:
1)焚书坑儒真是秦朝暴政?司马迁《史记》怎样记载?鲁迅说句公道话
2)王朔《锵锵三人行》丨所有说秦始皇是明君都是罔顾百姓死活的混蛋
3)毋庸置疑,秦始皇绝对是暴君丨在史书面前考古证据就是个弟弟
4)没有秦始皇也会有曹始皇实现大一统,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必然价值
5)秦始皇没修完长城,倒修成一幅枷锁,让种族文明陷入生物悖论
本篇论述可以算是第五篇内容的延伸,为避免内容上的同质性,建议在阅读前先阅读一遍《秦始皇没修完长城,倒修成一幅枷锁,让种族文明陷入生物悖论》部分内容不再详述,主要探讨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一个问题!
千古一帝的真正价值
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千古一帝”并不是秦始皇的“必然价值”,什么意思?是由于文明的演变需要一个“始皇”,而“嬴政”通过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始皇”!秦始皇的出现是必然的,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能力”和“价值”的问题;“能力”是“独立”在“个体”而“体现”的;“价值”是“依托”在“规律”而“显现”的;可能有些绕嘴,举个例子:
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出现总经理岗位空缺,变现全社会发出招聘启事;而在众多应聘者中“嬴政”成功脱引而出,竞聘成功。
这家企业就是“物种”,“发展”就是“文明演变”,“总经理”岗位就是“皇帝”,而“嬴政”就是第一个担任“皇帝”的人;仅此而已!注意是先有“企业”,后有“发展”,接着才出现“岗位空缺”,最后“嬴政”成功“上位”。故而,从“文明演变的客观规律”来看“大一统”并不是“秦始皇的必然价值”;什么意思?
没有“秦始皇”也一定会实现“大一统”!“大一统”不是“秦始皇”的“必然价值”
也就是说:“嬴政”能成为“秦始皇”是通过自己的“才华努力”;当“嬴政”成为“秦始皇”之后的所作所为,才是“价值功绩”之所在!
同样是上述招聘的例子:一个人能够成功应聘,在应聘之前绝不存在什么价值,仅是企业“综合利弊”得出的结果;而当这个人应聘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说,将企业管理经营的如何,才是“价值”之所在!
这是顺序,更是秩序,绝不可颠倒;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很多人都没有这个“秩序”概念,颠倒的颠倒,混淆的混淆;对待人物的评价张口就来,毫无“定位”,这个是严重的“失实”!甭管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至少判断者的逻辑一定要自成体系,具备相应的只是储备,而不是人云亦云,轻易的被洗脑。
“才华努力”以及“综合利弊”是需要画上引号的两个词语:
才华努力:既是个人,又是量变引起质变;嬴政之所以能成为秦始皇,一方面是自身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是祖上的积累;从秦穆公商鞅变法开始;就跟古代农户之家,举几代家财才有资格让孩子读书,至于能不能成为秀才是个人因素;
综合利弊:文明演变是依附客观存在而生,故不存在主观上的综合利弊;这里的综合利弊是指“物竞天择”的“生存发展”,通过自然界通用的法则来决出胜负;
只有时势能造出英雄
根据上述内容,不难分许出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英雄”和“时势”的关系,就如同“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只有企业需要一个怎样的人时,你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也有很多人在进行创业呢啊!这就属于抬杠啦!这里“企业”的概念就是“种族”的概念,除非“英雄不是人”不然绝逃不出“文明演变”的规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这个道理:人是种族,天地是自然环境,道是文明演变,自然是顺其自然!
人类依据自然环境而生存,故而自然环境决定文化属性,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相对应的也有“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等等;那什么是道呢?道是“文明演变”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中;至于个体意识又该如何与客观规律相处呢?答:顺其自然,也就是道法自然!
很多古人不能理解这点,总以为自己能够如何如何;即便是今人也是如此,动不动就想改变世界;启知:文明的演变自成规律,没人能掺和其中;很多自以为的出格之举,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真正的规律早已身处至高的位置,看着你扮马猴;
这是高度与格局的问题;一江春水一江涛,一山更比一山高;在未知的高度总会有种存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至于个人能力的体现就是在于如何成为棋盘上的“老将”,而不是微不足道的“小卒”;个人价值就是能否很好的胜任这个“角色”,如果能便安稳的传承下去,如果不能就要让位,让有才能者出头;
这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之所在;故而,也就只能时势造出英雄!
格局决定的历史高度
既然“皇帝”仅是企业的“总经理”,那么在历代“总经理”之中,总要弄出一些考评榜单来令员工八卦;估计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哪位“总经理”的格局最大,成为诸任“总经理”的上线!
答案是“秦始皇”也仅能是“秦始皇”,这是他的“功绩”,也是最大的“过错”,让历任“皇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这个逻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错误的,不能将过错全都怪在“古人”身上,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后世的“雄主不雄”!
这个既是“功绩”,又是“过错”的行为就是“整合修缮长城”;关于“长城”问题的分析,已经在《秦始皇没修完长城,倒修成一幅枷锁,让种族文明陷入生物悖论》中探讨的比较完善,在此就不再累述,引用结论如下:
秦始皇是迫于国家初定而不得不修缮整合的长城,被后世的君主拿来当做救世的良方,这是本质上的错误;或者说,即便是那些君主也并不会认同“长城”的“期待价值”,至于为何再要修建,是格局问题,希望可以保佑自己着一亩三分地上的平安;由此,从本质上来讲,君主专制时代对于文明的发展来说,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时代!
自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始,就将格局局限在了中原地带;随后的唐宋时代虽有所突破,但未能“自毁长城”,成也如此,败也如此,加深和外族的纠葛,还没办法理清;终于引起中原之祸,这是“修建长城”后的“历史必然”!
终于,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没有贬低的意思,是当时朱元璋起义时的口号)在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修缮长城”,紧接着封锁海域,从片板不得下海到沿海地区人们内迁,无不标志着“蜷缩”之态,此后更无“格局”一说!
故而从“帝王格局”上来说,“秦始皇”是历任“皇帝”的上线,虽个别有所突破,但未能引起广泛持久影响;再加上“朱元璋”的腰斩,让“格局”一说无从谈起!
作者自荐:
1)为啥冯唐的骚在《飞鸟集》里闪了腰?别的译者空有腰还闪不着?
2)三国时有机会成为越王勾践的一等聪明君主,反而被误解千年的笨蛋
3)孔子丨杀少正卯公案孰是孰非,是儒家圣人,更是孔丘本人
4)花蕊夫人丨敢爱敢恨奇女子,苏轼与帝王词作原创抄袭千年版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