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词中之圣”,他的三大名号——“蜀先主”的后嗣、“暂受降”、“善彩书”的金吾,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支撑。对于杜牧来说,“蜀先主”的后嗣意味着他对先主刘备及其统治下的蜀汉文化的承继和传承;“暂受降”揭示了他对历史的自觉,对降服他人的谦逊态度;而“善彩书”的金吾则展现了他对于文学的认同和追求。这些名号凸显了杜牧对于传统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相互依托和影响的理解。
话说盛唐李杜如日月,不过却是诗仙潇洒诗圣苦。杜家表示不服,到了晚唐安排后辈们又PK了一次“小李杜”,终于搏回些脸面。
一、你真的知道“小李杜”和“大李杜”的对应关系吗?想当然可是害死人的。
晚唐“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称呼虽然沿用了盛唐,内涵却是相反:杜牧相似于李白,李商隐相似于杜甫。
李白比杜甫大11岁,不仅才华高,还涉猎广泛,性格外向豪爽,一生也算潇洒。而杜牧比李商隐大10岁,诗名更胜,诗赋文俱佳,性格上较李商隐的内向拘谨也算是爽朗之人。
杜牧一辈子风流,“赢得青楼薄幸名”是众多美女嘴里的小冤家。追求的全是顶级品质,什么张好好、杜秋娘,豆蔻…哪个男人敢说不羡慕?
李商隐总是在漂泊,连自己都不知道归期,顾左右而言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苦了老婆经常作留守妇女。
李白是富二代,不差钱。杜牧是官三代,不缺钱。杜牧的出身好过绝大多数的唐朝诗人。他是一位赢在起跑线,中场才开始输的憋屈诗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人称“杜紫薇”,晚年自号“樊川居士”,长安人。
二、放牧的“牧”,难道杜牧家是放牛的?
杜牧为啥叫“牧之”?杜爸爸起名时是咋想的?古人的心思没法猜,但我们可以试着倒推,数学老师说过倒推思想很重要。
先分析这个“牧”字,牧=牛+攵。“攵”(pu)这个偏旁表示手拿某种东西敲打,“牛+攵”自然就表示放牧牛羊了,这是“牧”的本意。
不过,杜家可不是希望培养个放牛郎,望子成龙才是天下父母都曾有过的希望。更何况杜牧出生时,爷爷杜佑正是朝廷里的宰相,位极人臣。
杜家是长安城南望族,当时人称“城南韦杜,去天五尺”。去天五尺,就是说这两家距离最高段位的天子也就五尺距离而已。牛掰不?
还记得不?中唐时期韦家也出过一位牛掰诗人韦应物。
当年杜家祖居长安安仁坊后迁长兴坊,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南稍门一带。杜牧曾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那绝对是豪门之地,权贵之家。
杜牧的爷爷杜佑也是靠门荫入仕早早当官的。不过杜佑有真本事,收拾了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永贞革新失败后的烂摊子。还写过历史上第一部《通典》。这样的人家能放牛吗?放也是放牧人啊!
原来古人把“牧”放牧牛羊又引申为放牧百姓,增加了“管理和统治”的意思。“牧”在很多朝代还用作官职名呢,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比如三国时刘备就当过益州牧。由此推测,杜家这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将来至少得是管理一省的地方大员。
杜牧最高做到“中书舍人”,属于中书省,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文职人员,也算不辱使命。不过杜牧干得很不开心,三番五次申请到地方做官。这又是为啥呢?
背后原因跟他的第二个名字“杜紫薇”有关。
那么“杜紫薇”又是什么鬼?肯定不是格格!我原来也只是知道《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和小燕子。
三、杜牧被称为“杜紫薇”有两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杜牧写过一首《紫薇花》。全诗没有一字提到紫薇,却又把紫薇花的性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真是牛掰至极,这首诗在所有写紫薇花的诗中属于顶级水平。杜牧在这首诗里咏物抒情,又借花自誉,借不与桃李争锋暗示自己不愿在“牛李党争”中争权夺利,因此人送雅号“杜紫薇”。
第二个原因跟杜牧曾担任中书舍人有关。唐开元年间曾有几年时间把中书省改称紫薇省,中书舍人亦改称紫薇舍人。可这跟紫薇有啥关系呢?
这还得从我国的星宿文化聊起,在我国神话中紫薇星是帝星,天帝居住地叫紫薇垣。人间皇帝自称天子,居住的皇宫也就跟着叫紫禁城了。
中书省是政府最高权利中心,办公地点在皇宫,负责发布皇帝命令。紫薇花因为名字巧合和花期特别长被大量种植在中书省内。所以曾有几年时间被直接用来代表部门名称。
比杜牧大一代的中唐白居易也曾担任过中书舍人。有次值夜班时他一个人对着紫薇花发了个朋友圈“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你瞧,这就是文人的炫耀。
文人写诗向来喜欢用典故和别称。认为用有内涵的别名而不用无味的官职名就显得有情趣,有文化。这属于文人自嗨,欺负没文化的人看不懂就是所谓的高雅。
“紫薇舍人杜紫薇”一简化就变成了“杜紫薇”。其实这和手术室刘医生叫“刘一刀”类似,那是人家的荣耀。
四、晚年居士乐,风景这边闲。
杜牧晚年幸运地躲过政坛大地震“甘露之变”,可比李白当年老了老了还稀里糊涂地踏上永王叛逆的贼船运气多了。
杜牧看着朝廷里一千多名官员因甘露之变丧命,再也没有政治上的欲望。常居杜家的第二住所樊川别墅,所以自称“樊川居士”。
瞧瞧,第二住所,让我们还在还房贷的情以何堪?让盛唐的杜甫草堂脸面何在?还是喝口小酒压压惊吧!
樊川,是现在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潏河贯穿其中,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
韦杜两大望族就居住在樊川道上。盛唐杜甫也曾在樊川居住十年。不过杜甫跟杜牧两家其实血缘关系很远了,只是都属于西晋大将杜预的后代而已。杜甫比杜牧的爷爷杜佑还大二十多岁呢。
中唐的韩愈、元稹等人也在樊川建有住所。崔护和老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樊川的中部柳溪堡。可以说樊川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雄厚。
有人考证,古代西安夏天很热,那时又没有空调,自汉代起达官贵人多在南郊建有别院避暑。比如盛唐的王维在远郊蓝田县有辋川别业,杜家才大气粗就直接在城南近郊建了樊川别墅。
五、“樊川居士”
居士是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那么杜牧是佛教徒吗?这到目前为止专家们还没有定论。
我觉得杜牧和中唐的前辈韩愈类似,反对过分礼佛但并不是全盘否定佛教,都喜欢跟佛教高僧聊天。
佛教在我国有过畸形发展,经过“三武灭佛”之后才革去种种弊端,慢慢变得平和发展。杜牧就赶上了唐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会昌法难)。
在古代,由于佛寺地产和僧人不用纳税,不用服徭役,居心叵测的人纷纷假意披上僧人外衣以保护自己的私利。而且民间用尽身家财产性命礼佛的习俗越演越烈。
杜牧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说“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更可怕的是人人都奔着“有罪罪消,无福福至”的目的去礼佛,没人再认可本分做人,劳动致富的理念了。
如果礼佛真如所愿,天价香能洗去贪官污吏的罪孽,那么贪官污吏会更多!如果虔诚能带来财富,那么守株就能待兔!
其实这是没有吃透佛法的人把佛法传偏了。《金刚经》说:“佛说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怎么样?听着是不是跟《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类似?
不管什么信仰流派,顶级之处其实都是相通的。说得出来的佛法(道),其实就已经不是佛法(道)了。执着于佛则不见佛,执着于表象则难得真意。
一个国家,政府不爱生产却热衷建立寺庙,百姓不爱劳动获得却爱祈求不劳而获。这成什么样子了?!
中唐韩愈直接开炮《谏迎佛骨表》,拿南朝梁武帝舍身侍佛最后落个国破人饿死的结果警醒皇帝,结果被贬潮州。
杜牧就温和多了,早在武帝灭佛之前就写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醒世人。可惜我们只见春景,不识作者另有深意。
不过,韩愈和杜牧反对的都是佛教的畸形发展和弊端,他们并不全盘否定佛教。他们出差的时候都喜欢住在寺院,跟有道德的高僧交谈。
由以上种种可推测,杜牧的一生似乎挺好,衣食无忧,政治安全,安享晚年。然而真实的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非也,杜牧的一生虽让风流者无比膜拜,但也让有志者无限叹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