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唐代文学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文字风格而闻名于世。从他的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他那胸怀天下的志向与境界。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杜牧的诗歌中融汇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令人过目不忘。他极富才情和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正是他独特的视角和灵感使他的诗歌作品揭示了历史的本质与人性的复杂。
大家好!我是史说分明,一个探究历史背后故事的博主!#历史开讲#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一位风流才子,在中晚唐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情况下,市民生活的气息给他的诗歌抹上了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当时城市市民的生活以及妓女歌姬的爱情。下面我们欣赏的这首七言绝句《泊秦淮》,就是他的这类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①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头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大茅山与溧水县东庐山之间,向西北流,横穿南京城,注入长江。据说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所以叫秦淮河。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反映了当时金陵的繁华。
②商女:卖唱的歌女。
③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曲。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终日在后宫与妃嫔、宫女以及狎客、幸臣饮酒赋诗。歌舞作乐,醉生梦死,以至于亡国,这支曲子就是陈叔宝所作作。后世亦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下面史说君把《泊秦淮》这首诗试着翻译一下:
迷离的月色和烟雾笼罩着寒凉的秦淮河的河水以及河岸边的白沙。夜晚,把一叶小舟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叫亡国的悲愤和痛恨,在对岸酒楼里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这曲亡国之音。
杜牧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政府官员、诗人,看似放荡不羁,实则胸怀天下,对政治颇为关心,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频繁的边境祸患,深感当时的社会危机四伏,大唐王朝的前景可悲可叹。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并把自己的苦闷和无奈写进诗歌里,尤其是咏史怀古诗。
《泊秦淮》也就是杜牧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一首经典诗篇。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畔,听到酒家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玉树后庭花》曲?
这首诗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生情的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无度,终致国家灭亡的历史,讽刺挖苦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的历史兴衰之叹,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其实是诗人在表达对那此只知寻欢作乐、不顾国家兴亡的达官贵人们的愤慨之情。
诗人杜牧将眼前的夜色和对历史的咏叹结合在一起,在悲凉的意境中融入了对国家兴亡之忧,读来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阅读到此,谢谢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下一篇文章,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