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经历着种种风景和遭遇。也许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却又无法停止前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白居易曾说:“简单就是美”,在这样一个复杂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或许真的需要简单直接地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可能包括历史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他叫白居易。
在说到白居易时,老师总是反复强调白居易的创作理念,那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当年我还小,没有经历社会,也不懂诗词歌赋,甚至也不知道这话的意思,所以对这句话并没有真正理解,只知道这是一个知识点,背下来就行了。
如今,人到中年,经历了社会的复杂,惨淡的人生,了解了诗词和白居易的人生,以及其他种种,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白居易那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内涵。
简单来说,白居易认为,一个人写文章也罢,写诗词歌赋也罢,都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应该去反映社会问题,去关心百姓,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写那些空洞的文章诗歌,这是文人的使命,也是责任感。
也即是说,白居易给自己的诗文定下了立意,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口号。这个口号相当响亮,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并深以为然。
众所周知,作为大唐最负盛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是诗佛,李贺是诗鬼,而白居易则被赞为诗魔和诗王。
杜甫因为写诗多和历史有关,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实,看了白居易的许多诗,尤其是新乐府后,我个人感觉,白居易的诗,也可以称之为诗史。
因为,白居易这些诗也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也揭发了彼时黑暗的历史。这些诗,和杜甫的“三吏三别”(杜甫的六首诗,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所揭露的问题,同样深刻。
更何况,白居易的口号,就是说要把诗文和时代之事结合起来。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白居易诗选》,看完之后,感触颇多,尤其是他的“新乐府”组诗,看完真是让人落泪。
中学时代,大家都学过《卖炭翁》,这首诗,就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介绍了一位卖炭老翁的悲苦生活。事实上,这首诗只是其中之一,白居易还写到了其他许多人的悲苦命运。
我举两个例子,看一看就知道了。
第一个例子,是《道州民》,这首诗,完整版如下: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这首诗,很简单,没啥生僻的字词,也没有什么典故,这正是白居易的风格。他的诗,写出来后,就是普通人也能听懂。当然,这首诗的背后,也恰是“歌诗合为事而做”。
我简单翻译一下:
道州百姓有不少侏儒(个子非常矮小的人,本是一种疾病,但这里只是形容个子矮),这些侏儒高不过三尺多(放今天可能就一米出头)。每年,地方官员都会挑一些侏儒,作为矮奴上贡给朝廷。他们只顾谄媚上面,却不顾当地人家破人哭。
后来,本地来了个官员阳城,他不再上贡矮奴给朝廷了。朝廷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下发文书问。这个官员回复十分霸气:我道州只上贡有的,不上贡没有的。道州只有矮的人民(请注意这个措辞,他只是说这些人个子矮),没有矮奴!
皇帝看了后,顿时理解了,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不再要求道州上贡侏儒。从此,当地侏儒再也不会作为矮奴,上贡到朝廷了。于是,道州人民感恩官员,为此庆贺。直到现在,当地人还感恩这个官员。他们害怕子孙忘了这位大恩人,所以生了男孩,还总是用“阳”字做名字。
为什么用“阳”字做名字呢?显然,是因为当初那位官员名字有“阳”。这位官员,就是诗中提到的“阳城”。
解释完了以后,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背后故事。
《旧唐书·阳城传》记载: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竟以其男号为“矮奴”。城下车,禁以良为贱,又悯其编甿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
之前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把道州当地的矮人进贡到朝廷,还给他们一个很侮辱性的称号,叫“矮奴”。然而,实际上这些人并不是奴隶,奴仆,只是个头矮而已。阳城上任后,禁绝了这种现象,受到当地人的称赞。
买卖良人,本就不对,更何况如此侮辱性的称号?所以,这是蹂躏人权,践踏人道。而阳城敢于抗争,为道州百姓争取人权,这是非常光辉的人性。当然,这也是一种勇气。
这首诗标题下面还有“美臣遇明主”, 意思是说臣子遇到了明君。真的是这样吗?明君会把百姓当矮奴吗?不会的,所以这其实一种讽刺。
在阳城来到道州之前,有谁知道,多少无辜的百姓,被当成了矮奴呢?又有谁知道,这些个子很矮的百姓,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是被那些贵族当成了玩物,还是当成了苦力?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如此荒谬,也就不怪白居易讽刺他了。
事实上,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诗,都是说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且往往是以小见大。通过一人之事,反应一个时代。
比如前面说的《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一车炭被官府半买半抢拉走了;还有《上阳白发人》中的宫女,从十六岁进宫,到六十岁了,也没能出去,更没有嫁人,一辈子在冷宫里,想想就很苦啊;还有《红线毯》中,那句名言“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也足以反应那个时代,那些受苦之人。
当然,这本书中,只选了新乐府组诗中的十七首,都是精华。还有很多其他白居易的诗,包括讽喻诗、叙事诗、生活诗、景观诗、唱和诗等,时间跨度,从从白居易十六岁到一直他去世。
如果你喜欢诗歌,喜欢白居易,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因为,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入门,如果读完之后,不想深入了解,那么可以就此而止,也足以了解白居易生平了;如果觉得意犹未尽,那么还可以再去看白居易其他作品。
于我而言,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翻译。
很多人看诗词,都想要翻译,这有助于理解。但是,翻译也容易让人失去思考能力。要是碰到有误的翻译,那就糟糕了。
这本书中,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评析,而且评析也是点到为止,完全足够了。因为白居易的诗非常浅白,很容易懂,稍微难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或者评析,再多品味,也就能理解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白居易太会写诗了,他用简单、直白的话,就能写出发人深思的内容,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